一场高品质的儿童剧是如何诞生的?家长又该如何在良莠不齐的儿童剧市场中挑选适合亲子观看的剧目呢?
文章来源│天津日报作者│胡春萌 赵明月
暑假期间,各地演出市场上多种多样的儿童剧“大礼包”纷至沓来,陪伴少年儿童度过愉快的假期。在天津市场,“品质2019·天津国际儿童戏剧邀请展”和“打开艺术之门暑期艺术节”都邀请了国内外多家演出团体,带来多场精彩的儿童剧演出。一时间,天津儿童剧市场好戏连台、精彩不断。
近年来,儿童剧市场异常火爆,不仅是演出方看好亲子市场,教育界也越来越重视戏剧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影响,也正因如此,红火市场之下也出现了剧目品质良莠不齐的现象,市场“虚火”也开始降温。那么,一场高品质的儿童剧是如何诞生的?家长又该如何在良莠不齐的儿童剧市场中挑选适合亲子观看的剧目呢?来自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和天津儿童剧团的专家为您解答。
■ 市场现状: 正在进入品质提升、优胜劣汰阶段
在上个周末,由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带来的《阿尔法星球历险记》在光华剧院大剧场上演,让小朋友们体验了一把外星文化。与此同时,在天津大剧院,一场巴西儿童奇幻剧《地心历险记》,又让少年儿童感受到地球内部的奇妙。在八月,中国木偶剧院的《大闹天宫》、济南儿童艺术剧院的《小飞象》和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的《泰坦尼克号》等多部优秀儿童剧也将陆续与小观众见面。
根据不完全统计,近一段时间以来,天津市区儿童剧平均每个月大约有50场演出,仅仅今年4月至6月就有160多场演出,而这个数据与北上广等更为成熟的演出市场相比,还有进一步增长空间。
在分析目前国内儿童剧市场现状时,天津儿童艺术剧团团长郭鸿斌表示:很多人认为儿童剧前景好,从某些方面来说,也确实是这样,比如,首先,一般会有家长带着儿童一起看,那么,售票就会多。其次,相比其他剧,它的制作相对简单。这就使得很多人开始关注这个市场,投身这个市场。在市场开放的情况下,一边是百花齐放、有更多剧目涌现,但另一方面,也一定会有一个良莠不齐、优胜劣汰的阶段,这是一个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现在市场也在逐渐去求质。
在回答为什么要做“品质2019·天津国际儿童戏剧邀请展”时,郭鸿斌表示:第一,天津是一个大的直辖市,而这么多年我们还没有投放儿童剧的专属机制,没有针对儿童这个群体的展演和戏剧的集中演出。其次,这些年,天津儿艺积累了很多还不错的有品质的剧目,加上外地兄弟单位的院团现在也出品了很多优秀的儿童剧。最后,现在也是一个时机,这也是个水到渠成的事情。我认为,我们应该集合全国的力量引进一些好的剧目。天津应该尝试做自己的儿童戏剧节。
对于为什么叫“品质2019”,“原因是现在儿童剧比较多,而且是持续不断地保持高数量的演出,但是在此期间,我们发现儿童剧的品质是参差不齐的。在我看来,儿童剧是给孩子看的,那么应该传递给孩子最真诚、最正能量的东西。但现在市场过分追逐利益的一种态势,导致一些剧目为了互动而互动,为了迎合而迎合,反而失去了制作儿童剧的初衷。所以,这次邀请展主打‘真情实感、心灵互动’。我认为的真情实感,是演员在台上要有真情实感,要对每个人物有足够的理解,这样你才能更好传达给观众,才能打动观众。而心灵互动,是用剧目的整体情节和内涵打动孩子。”
在中国木偶剧院王磊导演看来,目前的儿童剧市场是有“虚火”的,看似繁荣,但实际上有一些乱象,有一部分粗制滥造的劣质演出存在。他认为,一部好的作品要有所投入,不仅是资金上的投入,还要有制作方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投入多少相对上决定了作品的质量。当前的儿童剧市场还是良莠不齐的,但是国家也进行了一些方面的监管,这样也是有助于留下真正好的作品,也有利于市场的良性循环。
■ 高品质儿童剧:制作精良不断打磨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一部高品质儿童剧需要有哪些特质呢?
王磊表示:不管哪一种儿童剧,首先要触动到儿童的心理。儿童剧不是昙花一现的。一个真正的好剧目,一定是要有好的设计感,是设计出来的,它的每一个环节和场景都是与剧情相符的。对于台词的设定,是符合当下人、当下孩子心理需求的,是孩子们能够理解到的。剧情的设置一定是能得到今天的孩子们的共鸣的。比如,像近期的真人版《狮子王》,它的故事由来,是根据“王子复仇记”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而来的。它是通过另一种形式体现这个经典故事的内涵。所以,到今天,《狮子王》依然受到观众的欢迎。并且,从这里可以看出,它的剧情还是那个经典剧情,当我们换了一种新的解读方式时,你会发现,不是说孩子们不能接受经典,而是说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解读经典。它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抓住了家长们的心。这样的戏剧就能流传下去,就会慢慢成为经典。所以说,一部经典儿童剧,故事的内核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放到任何时代,它都会成为一个可以打动人心的,吸引人们去走进剧院的一部戏剧。
这次中国木偶剧院带给天津观众的《大闹天宫》,是中国木偶剧院保留的一个经典传统剧目。而作为保留剧目的原因,王磊介绍:首先,它的艺术水准比较高。其次,它的技术难度性也比较大。最后,布袋木偶戏、四川南充的大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根据剧情的需要,在这个戏里面都有所体现。这部剧有50年的历史了,最开始是将近两个多小时,随着多次演出观众的反映以及孩子需求变化等影响,现在缩减到了60多分钟。在这个过程中,院方也曾经做过创新的尝试,但是在没有找到更加合适的创新之前,在这种老戏上,还是主要保持它传统的韵味,经典也是要保持经典韵味的。
郭鸿斌在谈到优秀儿童剧标准的问题时这样说:戏剧这个东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没法说标杆在哪。比如说《何以为家》,有人觉得很好,有人觉得很闷。所以艺术的评价没有标准,儿童剧也是这样。但是一部戏的好坏,观众的评判是最重要的。我们也在做这方面的调研,能得到观众认同的戏剧,大多都是有这样一个特质,制作精良,表达正确的价值观。所以这次做的“品质2019”,邀请了很多外地剧团,想要了解其他地方的院团做的是什么戏,观众们看到的是什么戏。
另一方面,我们作为国有性院团,我也在反思,我们是唯利还是为社会服务?这个要搞清楚。真正的文艺工作者应该以社会效益为主,服务于社会效益,要有这种情怀去做文艺。我们坚信我们所排的每一部戏真演真唱,真情实感,用心排练,制作精良。像我们排一部戏,从最开始到上台可能要一两年,但有可能我们会因为一些品质等原因而放弃演出,虽然之前也投入了很多,但我们始终会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的。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唯利是图,要坚定信心,为社会效益服务。我们也鼓励民营剧团多做一些好戏,在各种制作上下功夫。现在民营剧团的剧目也有所提高,很多专业的演职人员也深入到民营剧团,给予他们帮助。而且从整体的文化氛围来看,包括文惠卡的支持,也是鼓励民营剧团提升品质。我们会想办法在整体中立标杆,共同提高。
■ 好的演出互动:让“看剧”成为亲子交流平台
如今的儿童剧市场,特别强调“互动”,那么真正良性的互动、有意义的互动是什么样的呢?
王磊导演说:我们之前有过这方面的研究。孩子们注意力大约5分钟。5分钟后,如果场上没有新的东西出现,比如新的内容、新的形象,孩子们可能就会坐不住。所以,在情节的设立上、时间安排上要合理。每隔几分钟,就要有一个新的点去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大家都在讨论一部戏剧要有所互动,我认为,最好的互动就是让孩子们能够看懂这部剧,让孩子们能够跟着剧情的发展得到心情上的愉悦。
而在郭鸿斌团长看来,好的互动不仅是台上台下,更需要亲子间的互动,“看剧”应该成为亲子交流的平台。
对于儿童剧演出效果的评价,在天津儿艺有一个不成文的标准,就是首先看家长能不能放下手机。这不是演职人员在话筒里讲:请家长们放下手机。而是观察剧目能否吸引家长,使他主动放下手机。“假设一个剧场有1000人,500名孩子500名家长,如果只能吸引这500 名孩子,那么演出是失败的。剧目不仅让孩子喜欢,还要能够吸引家长,这也是我们的目标。一部剧,孩子看的是故事情节,家长看的是内容。像我们所做的现实主义题材剧《指尖上的童年》,展现家庭中因为时代变化,儿童游戏发生的变化,并引导几代人进行沟通,孩子和家长都有所感触。我觉得制作儿童剧的责任重大,需要品质和内涵,儿童剧的创作更需要智慧,在短时间内要让孩子看懂,并给予启迪,这是有重大意义的。”郭鸿斌说。
此外,郭鸿斌建议:家长在陪同孩子一起看戏的过程中,首先,确定剧目后,家长要和孩子对于剧目有个简单的沟通,使孩子有更多期待。哪怕期待的是一个外部的吸引孩子的事物,比如看戏前去吃汉堡等。其次,要教孩子如何看戏。第一,要告诉孩子不能迟到。迟到可能会看不完整,对于理解也会造成困难。第二,在看戏的过程中要告诉孩子剧场也是有规矩的,像不能吃零食、乱跑等。最后,看完戏后,家长要和孩子进行沟通,与孩子交流感受,这个感受不仅是对故事的,还包括对舞台、灯光、互动等的感受。这个感受不仅是自己的收获,也可以是记忆的某个点,从而加深孩子的印象。要把戏剧当作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桥梁。剧场是一个人与人具有体验感生活方式的场所,这样的场所,随着手机、互联网经济的延展变得越来越少。到剧场“看剧”,不只是“看”的这个动作,“看”了什么,整个过程、这种体验,对于亲子关系、孩子的成长都是非常有益处的,这可能也是儿童戏剧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
*获取更多演出资讯,访问“剧汇王朝”(52drama.com),你想要的演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