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在“中国杂技之乡”广西博白县老旧的杂技训练馆内,一群孩子正在练习基本功,演绎令人惊叹的“空中芭蕾”。博白客家文化世界闻名,自古以来崇文尚武的文化传统,为博白杂技艺术提供了肥沃的孕育土壤。博白杂技团多年来培育输出了千余名杂技人才,使这一源自民间的技艺,得以薪火相传。杂技的训练十分辛苦,目前博白县杂技团的成员多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们期盼着天分被挖掘,改变命运,获得更好前程。 图为杂技演员正在训练。黄令妍 摄

3月6日,在“中国杂技之乡”广西博白县老旧的杂技训练馆内,一群孩子正在练习基本功,演绎令人惊叹的“空中芭蕾”。博白客家文化世界闻名,自古以来崇文尚武的文化传统,为博白杂技艺术提供了肥沃的孕育土壤。博白杂技团多年来培育输出了千余名杂技人才,使这一源自民间的技艺,得以薪火相传。杂技的训练十分辛苦,目前博白县杂技团的成员多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们期盼着天分被挖掘,改变命运,获得更好前程。 黄令妍 摄

3月6日,在“中国杂技之乡”广西博白县老旧的杂技训练馆内,一群孩子正在练习基本功,演绎令人惊叹的“空中芭蕾”。博白客家文化世界闻名,自古以来崇文尚武的文化传统,为博白杂技艺术提供了肥沃的孕育土壤。博白杂技团多年来培育输出了千余名杂技人才,使这一源自民间的技艺,得以薪火相传。杂技的训练十分辛苦,目前博白县杂技团的成员多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们期盼着天分被挖掘,改变命运,获得更好前程。 黄令妍 摄

3月6日,在“中国杂技之乡”广西博白县老旧的杂技训练馆内,一群孩子正在练习基本功,演绎令人惊叹的“空中芭蕾”。博白客家文化世界闻名,自古以来崇文尚武的文化传统,为博白杂技艺术提供了肥沃的孕育土壤。 博白杂技团多年来培育输出了千余名杂技人才,使这一源自民间的技艺,得以薪火相传。杂技的训练十分辛苦,目前博白县杂技团的成员多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们期盼着天分被挖掘,改变命运,获得更好前程。 黄令妍 摄

3月6日,在“中国杂技之乡”广西博白县老旧的杂技训练馆内,一群孩子正在练习基本功,演绎令人惊叹的“空中芭蕾”。博白客家文化世界闻名,自古以来崇文尚武的文化传统,为博白杂技艺术提供了肥沃的孕育土壤。博白杂技团多年来培育输出了千余名杂技人才,使这一源自民间的技艺,得以薪火相传。杂技的训练十分辛苦,目前博白县杂技团的成员多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们期盼着天分被挖掘,改变命运,获得更好前程。 图为杂技团老师帮助孩子训练基本功。黄令妍 摄

3月6日,在“中国杂技之乡”广西博白县老旧的杂技训练馆内,一群孩子正在练习基本功,演绎令人惊叹的“空中芭蕾”。博白客家文化世界闻名,自古以来崇文尚武的文化传统,为博白杂技艺术提供了肥沃的孕育土壤。博白杂技团多年来培育输出了千余名杂技人才,使这一源自民间的技艺,得以薪火相传。杂技的训练十分辛苦,目前博白县杂技团的成员多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们期盼着天分被挖掘,改变命运,获得更好前程。图为杂技团老师帮助孩子训练基本功。黄令妍 摄

3月6日,在“中国杂技之乡”广西博白县老旧的杂技训练馆内,一群孩子正在练习基本功,演绎令人惊叹的“空中芭蕾”。博白客家文化世界闻名,自古以来崇文尚武的文化传统,为博白杂技艺术提供了肥沃的孕育土壤。博白杂技团多年来培育输出了千余名杂技人才,使这一源自民间的技艺,得以薪火相传。杂技的训练十分辛苦,目前博白县杂技团的成员多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们期盼着天分被挖掘,改变命运,获得更好前程。图为杂技演员们排练节目。黄令妍 摄

(责编:李慧博、吴亚雄)

【原文发布地址】: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9/0307/c1013-30962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