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少校  ||  来源:呗壳剧场

灯光亮起,身着金色舞衣的舞者们依次登场,华丽的舞步在那道白线上,在One的旋律中,如约绽放。若是在平时,观众或许不会关注这一排身着统一服装的群舞们,大家所有的期待可能都在尚未出场的主角身上。

然而1月17日晚,当这排群舞演员这般登上舞台时,在《歌舞线上》的演出现场则是汹涌着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不仅仅是对本场演出的肯定,更多的是向剧中的人们追求所爱、追求梦想的精神的致敬。

梦想,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永远都不会过时。

真的,永远不会过时。

——

音乐剧《歌舞线上》可以算是一部“年代久远”的剧了。

1975年4月15日,《歌舞线上》于外百老汇的公共剧院首演。一经开票便一售而空。随后其又被搬上百老汇的舞台,更是连演6137场,造就了音乐剧史上最长寿的音乐剧。

除了受到观众的巨大肯定,《歌舞线上》也斩获了诸多大奖:

1976年普利策戏剧奖;1976年最佳音乐剧、最佳音乐剧剧本、最佳原创音乐、最佳音乐剧导演、最佳编舞、最佳灯光设计等9项托尼奖;最佳音乐剧、最佳音乐剧剧本、最佳音乐剧导演、最佳编舞、最佳音乐、最佳歌词奖等7项纽约剧评人奖;1984年获托尼奖最长演百老汇音乐剧奖。

这部票房与口碑双丰收的作品,故事其实很简单:

一部即将上演的百老汇音乐剧的一次面试过程。

故事在严苛的导演扎克、他的助理编舞拉里、以及一群迫切想要得到工作的舞者间展开。在几轮筛选之后,17位舞者留了下来,而扎克只需要4名男舞者和4名女舞者,他让舞者们自我介绍以便更了解他们。为了得到这份工作,为了登上舞台,舞者们开始讲述自己的过往经历。

如此简单的故事,为何时至今日仍被人们津津乐道?我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真实

这部作品真实地反映了普通人的生活与梦想,反映了舞台背后的普通音乐剧演员们的内心世界。

《歌舞线上》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音乐剧。

最初来自于几个百老汇舞者的工作坊录音,工作坊的目的是希望组成一支专业的舞蹈团来为百老汇的舞者们组织工作坊。曾有一部纪录片《歌舞线上:梦想照进舞台》记录了音乐剧《歌舞线上》2006年复排的全过程,这部纪录片还曾在CCTV播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你会发现现实比这部音乐剧反映出来的还要残酷)

当时作为旁听者参与了工作坊的迈克尔·本内特从这次工作坊中收获灵感,决定在舞台上还原这个面试工作坊,讲述舞蹈演员的故事,讲述他们的真实人生。

此次巡演版保留了迈克尔·本内特的原版编舞,并由美国传奇编舞、导演、演员巴约克·李执导。李在1975年的原版《歌舞线上》搬演康妮,并担任了超过35个国际巡演版本的导演及编舞。

舞台配置亦很简单——一面镜子,一道白线,十七名演员。对于十七名演员来说,舞台上的那道白线意味良多:上前一步是舞台,站在线上是等待,划到线后是淘汰。真实而又残酷。

就首演当日的演出情况而言,卡司们唱跳均在线,显示出了水准。

在剧一开始,第一首歌I hope I get it ,演员们一起跳起来,镜子与舞台构成了一个奇特的空间,群舞取得了震撼的效果。但此时我的情感还未完全被调动起来。直到At the ballet的音乐响起,那部分Sheila Bebe的合唱令人感到惊艳。

这部分向我们展示了这些舞者们在面对现实的苦难时,向往芭蕾(艺术世界)的美好。尽管 It wasn’t paradise(那并不是天堂),But it was home(但那是心灵的港湾)。舞蹈世界,于她们而言是一个类似天堂的地方,让她们忘记了现实的烦恼,家庭的不幸福(尽管只是暂时的)。

因此,她们迈入了舞蹈的世界。随后的部分,无论是夫妻档的Sing,还是讲述青春期的Hello 12,Hello 13,Hello love都充满了喜剧性,是“面试”里难得的使人会心一笑的段落。

接下来Diana、Don、Richie、Connie等分别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可能因为文化的差异,并未使我产生太多的共情。例如Connie为太矮而遭遇的很多困难。至于依靠整容而获得机会Clark,于现代社会也是屡见不鲜。

剧情终于进入了有趣的部分。

Zack让舞者们下楼学习新歌准备下一轮面试,却留下Cassie单独谈话。原来Cassie曾是杰出的独舞演员,而且是Zack将她从群舞中挑选出来,担任独舞,并成为他女友。扎克告诉她,她很出色,不该来面试群舞角色。凯西讲述了自己在好莱坞的失败经历,同时表示自己又一次找到了初心:只有舞蹈才能表达她的激情。

这一段让人看到了Cassie,成名之后又过气的舞蹈演员愿意重新来过的决心。而Zack也给了她这样的机会。

不过略显可惜的是,当天现场,凯西的舞蹈有点紧,没能展现出她曾经能从群舞中脱颖而出的特别的地方。既不够流畅自然,在某种程度上,激情也未到位。即使有镜子加成,依然觉得还有不小的改进空间。

Paul在讲述自己同性恋倾向和自我认知的问题时,其强烈但又克制(最后没克制住,哭了)的情感令人为之一震。尤其是在后面的在踢踏排练中,保罗因为受伤不得不去医院——这使得舞者的终极难题突然出现——如果不能跳舞了,大家怎么办?

这真是来自灵魂的提问。大家纷纷谈起自己的想法。但当 what I did for love的旋律响起,当Diana的歌声响起,一切答案仿佛都不重要了,一切都在音乐中、歌声中得到了表达与展现。

在这里真的要称赞Diana的唱功,极具感染力,如同引信一般,将整部剧引向情感高潮。不少观众的泪水在此处被勾了出来。

不去现场,你不会明白 what I did for love,你体验不到舞台上的演员与舞台下的观众情感融为一体的感觉–那是爱,是梦想,是自己曾经付出的一切。

获取更多演出资讯,访问“剧汇王朝”(52drama.com),你想要的演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