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铁军》剧照
《浩然铁军》由《刑场上的婚礼》改编。
根据长篇传记小说《刑场上的婚礼》改编的原创民族芭蕾舞剧《浩然铁军》,前晚在广州芭蕾舞剧院首次进行试演,这是《刑场上的婚礼》首个芭蕾舞剧版本。开演前,主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剧以陈铁军的女性视角切入,展现了一位富家闺秀蜕变为革命战士的成长历程。而这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芭蕾全新体现和艺术创新也引人注目。据了解,该剧启用了广芭最优秀的青年演员团队。
不同于其他同题材艺术作品,以女性视角切入
长篇传记小说《刑场上的婚礼》是影响数代人的经典,曾被改编成包括电影、粤剧在内的多种艺术形式。《浩然铁军》是其首个芭蕾舞剧版本。其作者、广东著名女作家黄庆云于今年9月20日辞世。广芭团长邹罡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黄庆云已来不及看到这部舞剧的诞生,但广芭希望能以这部作品向前辈致敬。
《浩然铁军》来源于真实故事,讲述了革命伴侣周文雍和陈铁军宁死不屈,在广州红花岗畔英勇就义,谱写生命与爱情绝唱的动人故事。“铁军”是故事女主人公陈铁军,“浩然” 二字则精准道出了该剧的精气神。该剧总编导张建民透露,与其他同题材艺术作品不同,《浩然铁军》以陈铁军的女性视角切入,展现一位富家闺秀蜕变为革命战士的成长历程。端庄高雅的芭蕾与民族精神相融合,能更好地体现整部舞剧的诗意,在舞台上塑造出一位柔美不失刚强的巾帼女英雄形象。
舞剧围绕着陈铁军的“婚嫁”展开,序幕是就义时的婚礼和滴血的照片;第一幕《叛逆闺秀》,是家乡的媒妁之婚和陈铁军的叛逆;第二幕《贴心姐妹》,广州求学被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和周文雍的正义才干所吸引;第三幕《劫狱女侠》,营救活动中陈铁军的果敢担当以及与周文雍的革命友情;第四幕《赴义情侣》,两人由于共同的事业从假扮夫妻到产生真正爱的情愫;尾声,刑场上将真爱与革命理想相交融是陈铁军渴望获得的最幸福的婚礼。
除了突出表现一个纤弱的年轻女人最终成为大义凛然的革命战士这一过程,舞剧也很关注陈铁军和妹妹陈铁儿的关系。“妹妹是陈铁军心中的另一个自我,是她理想的形态,同时舞剧也要展现浩然之气对妹妹产生的深刻的影响。”该剧总导演、总编导之一吴蓓表示。
陈铁军是《浩然铁军》的核心人物,其扮演者周瑜表示:“从女性视角,舞剧不仅表现了一个富家闺秀如何成长为坚定的革命战士,更重要的是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那个时代婚嫁对于女人来说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而陈铁军的选择是嫁给自己的革命理想。”
大量使用广东元素,
融合现代芭蕾和中国舞意蕴
陈铁军与周文雍的故事被许多艺术门类演绎过,但从未以芭蕾舞剧的艺术形式进行表现和演绎。广州芭蕾舞团团长邹罡表示,同样的题材有不同的做法,用芭蕾舞剧的艺术形式来表现陈铁军和周文雍的故事,是这个题材的一次创新,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一次芭蕾全新体现和艺术创新。
这部舞剧不仅是对主旋律的宣扬,对人物心理和情感也进行了深入发掘,用舞蹈语言将现代芭蕾和中国舞蹈的意蕴相融合,运用现代手法,致力于人物塑造和主题揭示,使观众感受到中国芭蕾的艺术魅力和戏剧张力。张建民表示:“我们用足间细碎的舞步表现细腻的心情。展现东方女性的气韵。用芭蕾的语言表现现实题材,不拘泥于小的动作,而是用宏大的主题涵盖起来,用积极的力量去表现。”
《浩然铁军》从舞台设计、背景音乐到服装造型,都大量使用了广东元素,包括参考了陈家祠、骑楼等岭南建筑特点,在人物设计上更是还原了当时粤绣女、洗衣女的形象。其中最具特色的道具,要属结合了粤式神龛台设计的新婚花轿。吴蓓表示,“广东元素的使用,对人物塑造、剧情推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广州芭蕾舞团多年来通过《梅兰芳》《梦红楼》和《风雪夜归人》等剧目的创作实践锻炼,成功地把芭蕾舞剧与其他舞台艺术相结合,并取得“荷花奖”“文华大奖”等多项大奖。把这些成功的经验再次运用到《浩然铁军》的创作中,既让人感觉“似是故人来”,又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张素芹)
【原文发布地址】:http://www.cnr.cn/ent/zx/20181122/t20181122_5244224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