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晚,柏林爱乐乐团时隔七年之久再登国家大剧院,为“醇・萃古典”系列音乐会再掀高潮。当晚,著名指挥家古斯塔沃・杜达梅尔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上演了伯恩斯坦《嬉游曲》以及马勒《第五交响曲》,不论音乐厅内还是进行现场直播的新闻发布厅和艺术资料中心均座无虚席,近2500名观众成为这场“超级”音乐盛会的亲历者、见证者。

  柏林爱乐演奏伯恩斯坦名作向大师致敬

  杜达梅尔指挥马勒第五交响曲引爆全场

  在很多爱乐者心中,柏林爱乐乐团堪称首屈一指的“交响天团”,以其超一流的演奏水准在世界乐坛享有崇高地位。2011年11月,乐团曾在时任音乐总监西蒙・拉特爵士带领下首次造访国家大剧院,深厚的底蕴、精湛的演绎令所有观众为之折服。七年后,柏林爱乐乐团在中国传统的“小雪”时节,再次让观众在交响乐的震撼中感受到冬日里的热血沸腾。

  音乐会的上半场,杜达梅尔与柏林爱乐乐团率先演奏了美国指挥家、作曲家伯恩斯坦的《嬉游曲》。这首作品是伯恩斯坦为纪念波士顿交响乐团建团百年而作,而2018年又恰逢伯恩斯坦大师诞辰百年,这首作品不仅表达了对大师的致敬,也暗含了音乐艺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深意。柏林爱乐乐团对作品的演绎展现了其对多种音乐风格的熟稔,不论是来自南美的桑巴舞曲,还是脱胎于波兰民间音乐的玛祖卡舞曲,亦或是发源于美国本土的雷格泰姆舞曲,乐团的音乐家们都将舞蹈性和律动表达得淋漓尽致,让全场观众的心跳也随着音乐的节奏起伏波动。

  下半场长达70分钟的马勒《第五交响曲》则是当晚音乐会的“重中之重”,西蒙・拉特爵士曾说这是一部难度特别大且“迟迟不敢碰的交响乐。”马勒本人也曾在此曲首演结束后说:“没有人能够理解这部作品,希望我可以在我死后50年才来指挥这部作品的首演。”在作曲家去世已经107年的今天,年轻的杜达梅尔为中国观众表现出了对这部作品的深刻理解。他的指挥极具张力与戏剧性,从一开场小号嘹亮却悲壮的引子开始,便打开了马勒内心世界的一角,第一乐章葬礼进行曲和第二乐章都有着多层次的画面感,平静与激烈之间的切换令观众震撼不已,第三乐章的谐谑曲则在充满生命力与朝气的同时又不失讽刺。第四乐章的“小柔板”由于影视作品的大量引用最为观众熟知,乐团在其中展现出了极为细腻的一面,将蕴含的甜蜜与忧伤缓缓道来,令观众如痴如醉,仿佛时间都在此静止。最后,音乐在第五乐章不断攀升的辉煌中结束,整部作品完成度极高,无论是技巧、音色还是气息都无可挑剔,观众反响也极为热烈,将最热情的掌声与喝彩送给了杜达梅尔与乐团所有音乐家们。

  音乐厅舞台不断延伸

  高品质直播回馈爱乐者

  时隔七年再度造访国家大剧院的柏林爱乐乐团,两场演出一票难求。为了满足广大乐迷的需求,让更多观众观看到音乐会珍贵的演出盛况,国家大剧院以最大努力与团方争取到了分会场的直播版权,在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新闻发布厅和台湖舞美艺术中心特设三个直播分会场,通过传输技术对两场音乐会实况进行高清同步直播,免费组织观众观看。

  在现场观看直播的观众有没能买到演出票的乐迷,有大剧院的忠实会员,有大中小学校的学生代表,也有面向社会招募的爱乐者。22日当晚,在活动开场前,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张艺和乐评人许渌洋还分别在艺术资料中心、新闻发布厅进行了演前导赏。

  “原本以为会就此错过这场顶级演出,没想到自己这么幸运。非常感谢国家大剧院特别设立这样的观演方式,不仅能让我们观看直播,还有名家进行演前导赏,我觉得大剧院真的非常用心,让我很感动。”观众何女士表示。

  晚上7点半,演出正式开始,分会场的观众通过大屏幕,在高品质的音画效果中,同步享受音乐会的精彩。为了最大限度还原音乐会体验,本次直播国家大剧院在信号传输、音效等技术层面做了很多努力,特别采用了目前国际最高品质的DSD256高码率数字技术进行现场录音,并在新闻发布厅同步进行音乐会环绕声直播,这在国内尚属首次。“画面十分清晰,音响效果也非常棒,我觉得就好像身临其境一样,一些细节画面比在现场观看得还清晰!”观众赵先生赞叹到。

  导赏嘉宾许渌洋表示:“柏林爱乐乐团七年才来一次,音乐厅的坐席有限而直播活动恰好打破了演出场地的局限,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大剧院与国际目前的尖端技术接轨,采用高质量的影音直播手段,为观众创造了良好的欣赏机会,用心良苦,是大剧院艺术惠民、艺术滴灌的有力体现。”

  “国家大剧院在2天内进行3个分会场的直播活动,可以说是亲民、为民、惠民的又一体现。演前导赏、演出直播打破了剧场的局限,将优质演出资源延伸到公共区域,惠及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这在节目形态、运营模式上都是一种崭新的探索。本次直播活动特别在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专门设立分会场,观众可以同步欣赏国际顶级乐团的精彩演出,这也是大剧院切实在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建设发挥作用。”国家大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原文发布地址】:http://www.cnr.cn/ent/zx/20181123/t20181123_5244246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