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楚雄7月22日电(邢贺扬)由文化和旅游部、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以“乡音・乡情・乡愁”为主题的2019中国原生民歌节22日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开幕。

  7月22日,2019中国原生民歌节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开幕。表演者们在开幕展演现场为观众演唱壮族嘹歌《日夜相守》。新华网 邢贺扬摄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指出,2019中国原生民歌节是全面展示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的一次盛会。民歌产生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民歌的保护传承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的生动体现,加强对民歌的保护传承,是我们所有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随着城市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民歌保护传承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保护传承民歌就是要留住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就是要延续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表演者们在开幕展演现场为观众演唱象山渔民号子。新华网 邢贺扬摄

  文化似水,文脉如歌。中国原生民歌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并广泛流传于民间的音乐形式,体现了各族人民伟大的创造力,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自2002年起,由原文化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原生民歌大赛”、原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办的历届“南北民歌擂台赛”及其相关的公益演出、学术研讨观摩等活动,均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成为具有原创性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中国原生民歌节是民歌的盛会,以全面展示我国各地区、各民族传统民歌为目的,为传统民歌及传统音乐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搭建展示、交流、弘扬的平台,具有广泛性、学术性和权威性。

  表演者们在开幕展演现场为观众演唱彝族阿色调《桂花十里香》。新华网 邢贺扬摄

  本届民歌节首次将全国范围内传统音乐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集中展演,充分展示近年来我国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传承成果,总结交流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发展经验,广泛传播我国传统民歌,必将在推动文旅融合,促进全民共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民歌节期间,楚雄等地举办民歌展演、进社区、进村寨演出,座谈研讨等系列活动。展演节目以田歌、山歌、号子、渔歌、小调及少数民族传统民歌体裁等传统音乐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主,同时兼顾改编民歌,鼓励传统音乐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师带徒方式同台展演。

  表演者在开幕展演现场为观众演唱科尔沁蒙古族叙事民歌《吐健贰P禄 邢贺扬摄

  据了解,本届原生民歌节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推荐选送的展演节目232组,涉及近30个少数民族的民歌种类,报名参演人数达1072人。其中,传统民歌节目共183组(包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节目143组),改编民歌节目49组。报名参演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4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总计198人。

  最终,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推荐选送的60组民歌节目入围,涉及21个少数民族,涵盖薅草锣鼓、黄河号子、象山渔民号子、吴歌、花儿、嘉善田歌、客家山歌、畲族民歌、信阳民歌、陕北民歌、侗族大歌、苗族多声部民歌、莲花褒歌、彝族民歌、藏族民歌、蒙古族民歌、鄂伦春族民歌、哈萨克族民歌等50个传统民歌种类,参演总人数为270人左右。形式各异的民歌呈现了我国民歌种类和地域风格的多样性,营造了欢乐祥和、积极向上的节日氛围。

  表演者们在开幕展演现场为观众演唱芦墟山歌《五姑娘・结识私情》。新华网 邢贺扬摄

【原文发布地址】:http://www.cnr.cn/ent/zx/20190723/t20190723_5247028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