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代广播电视文艺管理,本文提出四点看法 :一、立足于强化意识形态建设 ;二、立足于新时代广播电视文艺新业态 ;三、立足于广播电视文艺新型消费市场 ;四、立足于强化文化创优。文章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精准治理,改善和创新广播电视文艺管理。
广播电视文艺伴随广播电视事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成为当今文化生产的重要阵地和主要内容。当今,广播电视文艺快速演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创新性、延展性、融合性,守正与创新成为发展的主题。基于此,我们判断,新时代广播电视文艺正加快形成。
新时代广播电视文艺大致有两重含义,从环境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包括广播电视文艺在内的各项事业发展均提出了新要求,将其影响投射到各个领域,均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从本体来看,广播电视文艺本身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内容到形式均在发生深刻变革,在守正中创新,呈现出新模式、新气质、新格局。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广播电视文艺,也包括网络视听文艺,是栖息于视听媒体的文艺样态的总称,网络视听文艺正重塑文艺发展格局,与广播电视文艺全方位互动加深。
研究新时代广播电视文艺的发展与管理,既是看到它有传统文艺形态,也是看到它有新兴文艺形态;既要看到它是文化娱乐产品,也要看到它承担着重大的价值引领使命;既要看到它是具有精神内涵的文艺创作,也要看到它是需要经过用户市场检验的特殊商品。
广播电视时代,产生了广播电视文艺,并成为这个时代标志性的文艺形态,实现了文艺创作生产传播的大众化、多样化;进入网络时代,产生了网络视听文艺,推动了传统广播电视文艺的变革,实现了创作的多样化、传播的社交化交互化和消费的个性化。目前,广播电视文艺与网络视听文艺并存,互相关联、相互影响,广播电视文艺与网络视听文艺在制作、表达和传播方面虽大不同,但本质上仍是以价值观和审美为基本内容、以视听为基本形态、以音视频技术为基本工具的视听类文艺。正因为两者在本质特征上的同一性,其业务管理归属广播电视行政部门。
对于新时代广播电视文艺而言,发展与管理必然坚持价值导向、发展导向、问题导向,切实成为推动其繁荣发展的强大推动和引领力量。观察新时代广播电视文艺发展趋势,首先要理解和研究这样一个基本逻辑。
01 立足于强化意识形态建设,加强和创新广播电视文艺管理
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理解文艺本质,首要的应该从强化意识形态建设去认识;思考文艺发展,首要的是以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去谋划。
文艺作品是意识形态的典型体现,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也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它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心灵史,发挥着明德铸魂和精神引领的作用,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时代的精神气质,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广播电视文艺的发展管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目标定位上,新时代广播电视文艺要紧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梦想、伟大工程的号角。新时代电视文艺要创作无愧时代、无愧国家、无愧民族的作品,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以精品奉献人民,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在创作导向上,新时代广播电视文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文化底色、价值导向、凝聚正能量。新时代广播电视文艺创作首先要在为谁创作这个根本问题上不含糊,必须把人民作为创作的源头活水,把满足人民的需求作为根本目的,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发现故事、提炼主题、汲取养料,生动鲜活地展示新时代人民群众追梦、筑梦、圆梦的多彩画卷,把当代中国故事和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讲述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方案展示好,激发和汇聚起人民群众奋进的磅礴力量。
在价值导向上,不管是广播电视文艺还是网络视听文艺,管理上都要始终坚持导向金不换。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一是不能没有,二是不能混乱。作为铸魂的事业,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铜臭气,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价值导向上出问题,往往是没有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关系。国家广电总局有关广播电视文艺和网络视听文艺的发展与管理政策无一不是将导向要求放在首要位置,并对如何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指导意见和具体要求。可以预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坚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是新时代广播电视文艺管理的主轴。
文艺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明德铸魂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必须从意识形态建设的高度去规划广播电视文艺的发展、去加强和创新管理,引导和推动广播电视文艺创作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在观念和手段结合上、内容和形式融合上极度守正、深度创新,不断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
02 立足于新时代广播电视文艺新业态,发展、加强和创新管理
文章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当今世界,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科技变革加快演进,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都在快速变化,广播电视文艺的创作生产、传播与需求格局也不断发生深刻变革。首先,广播电视文艺的形态不断升级,新兴业态逐渐成熟,进入了迭代演进的活跃期。传统广播电视文艺以收音机、电视机作为终端,以家庭视听作为场景,主要有综艺节目、广播剧、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和文艺节目等。在政策引导和需求驱动下,传统广播电视文艺不断创新、多方融合,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
以电视综艺为例,一方面在管理政策的引导下,文化、科技、思想类综艺越来越受到重视,改变了纯娱乐的模样,有了更温润的精神内涵和人文品格;另一方面,广播电视综艺全方面拓展和融合,形成了类型化的局面,进一步细分为访谈脱口秀、情感交友类、职场观察类、原创音乐类、原创文化类、生活体验类、少儿亲子类、专业竞技类、故事演绎类、特殊题材类等。适应互联网生态,出现了网络剧、网络综艺、网络电影、网生纪录片,还出现了长度只有几分钟的微综艺。这类微综艺社交属性和娱乐特性强、话题度高,加快走向垂直细分。网络剧丰富多彩,有玄幻、武侠、古装、校园、冒险、悬疑、科幻、职场、家庭等各种分类。还出现了互动型网剧,与游戏的边界开始模糊,用户可自主把控剧情走向。随着短视频的流行,长度10 分钟以内的“泡面”剧也应运而生。
广播电视文艺形态的变化也诱导表达模式、传播模式、消费模式、运营模式发生变化,进而带来表达内容的变化,创作者和用户在广播电视文艺创作传播中的参与性和主体性越来越突出,表现出空前的延展性,管理政策对新的广播电视文艺形态应积极包容、鼓励创新,并坚守底线,引攀高峰,推动创优和精品创制。
与此同时,广播电视文艺突破端口传播,进入各种大屏小屏,音频视频齐动,线上线下联动。这些探索实践打通“台、网、端、微、屏”各种资源,极大地放大了表达力和传播效果,改变了广播电视文艺生态。
在这种情况下,管理既要坚守政治导向与价值引领,也要包容各种各样的探索,积极总结和引导各种新形态。在管理中,要持续落实严格管理与积极支持这两条主线:严格管理就是按照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和审美取向与正能量要求严格管理,进一步强化网上网下“同一标准、同一尺度”,把好政治关、价值关、审美关,实行协同管理。网络视听文艺的管理要完全看齐和对标广播电视节目审查标准和尺度。在内容上如此,在行业秩序管理上也如此,既严把内容关、导向关,也严把人员关、片酬关、播出秩序关。积极支持就是围绕主题主线宣传不断创新政策、创新举措,推动创优创新、推动高品质发展,这是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未来,同一标准、同一尺度、敢于亮剑、奖优汰劣将是新时代广播电视文艺管理的基本原则,网台联动、底线与高标协同的管理机制将不断升级。
综合来看,新时代广播电视文艺在创作生产、传播方面的深刻变化对现行的政策措施和管理理念、方式、手段提出挑战。新时代广播电视文艺的管理必须不断推动模式创新,逐步推进几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将原来单一的政府管理模式升级,实现向政府部门、监管部门、行业协会、运营主体、受众用户等多方协同治理转变;二是实现从线下治理向线下线上治理转变;三是从问题现象治理向数据深度治理转变,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政府监管治理深度融合,探索建立新时代广播电视文艺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监管模式,提高监管的网络化、平台化、在线化、协作化水平;四是推动从重作品管理向作品与创作传播运营主体管理兼顾转变;五是推动禁令式管理向禁止与鼓励、负面清单与正面清单兼顾转变。
03 立足于广播电视文艺新型消费市场,加强和创新管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广播电视文艺既是创作,也是商品,它的价值需要通过市场选择去实现。因此,创新管理必须要遵循广播电视文艺消费市场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市场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引导,促进供需两侧对接和繁荣发展。目前,新时代广播电视文艺消费市场呈现出新的特征。
广播电视文艺作品规模巨大
2018 年,全国制作发行电视剧323部共1.37万集,电视动画片241部超8.6万分钟,纪录片近7.6万小时。新增自制网络剧593部,同比增长50%,网络视听用户上传节目存量10.35亿个,同比增长23.8%。网络视频文艺节目产销两旺。2018 年,全国共备案重点网络原创节目2381部(档),其中网络剧271 部、网络电影1793 部、网络动画片67部、网络纪录片22部、网络栏目228档;非重点网络原创节目共备案2459部(档),其中网络剧50部、网络电影460部、网络动画片378 部、网络纪录片129部、网络栏目1442档。其中,网络综艺“井喷”,全年全网共上线网络综艺385档,同比增长95%,独播节目占比为88%。
垂直化、圈层化和类型化发展趋势明显
比如,电视综艺包括真人秀、脱口秀、互动娱乐等多种形式,覆盖文化、科技、美食、才艺、婚恋等多个领域;网络剧涉及青春、爱情、职场、玄幻、悬疑、破案、科幻等,专业化、类型化、细分化不断强化。
广播电视文艺消费,移动端成为主流市场
其三,广播电视文艺消费越来越旺,移动端成为主流市场。2018年,网络视听节目播放总量2.66万亿次,同比增长63.2%,移动端播放1.92万亿次,同比增长156.18%,占比达70%。
广播电视文艺全面渗透消费主体
不同年龄段消费偏好明显。传统电视端消费稳中收缩,网络视听消费十分活跃,付费消费模式快速发展,对制作和流通市场将产生深刻影响。2018 年网络视听付费用户规模达3.47亿,同比增长24%。据企鹅智库调查,在网络视听文艺的用户中,各年龄段呈现出新特征,短视频各年龄用户比重相对平衡;而电视剧、电影、电视综艺在网络上的用户19岁以下的最多,有66.4%。在电视端上观看的则是50 岁以上和40~49岁的居多。由此可见,广播电视文艺用户向网络迁移仍在继续,但各类用户偏好差别较大。这就要求管理政策的重点需向网络视听文艺转移,既要管住,同时要管好,要尊重人民群众对电视文艺的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并确保高质量供给。
广播电视文艺发展的头部特征愈加明显
在传统电视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以及湖南、浙江、上海东方、北京、江苏等卫视稳居头部,发挥着制作播出和创新的主要引领作用。在网络端,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三家商业网站以及芒果TV占据绝大部分市场。前三个商业网站,2018 年独播上线的网络剧总数量达到199部,占全年上线网络剧的92%,热播剧目前均以独播形式面世。2018年上线的1526部网络电影中,独播影片达1437部,占比超九成。这三大平台用户占整体视频用户的九成。超过59% 的付费用户、超过65%的用户生成节目、超过40%的年度节目播放次数集中在腾讯、爱奇艺和优酷。这一特征意味着管理的重点在头部,管理的难点也在头部。强化头部企业的主体性,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运作规范性,发挥其对行业的稳定和引领作用,是下一阶段管理创新的重要着力点。
此外,应基于两个结构的变化改善对新时代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结构化管理,妥善调整供给结构。一是强化体现文化导向要求的供给结构,强化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先进文化,突出讲好当代中国故事,增强社会效益,涵育社会人文发展;二是尊重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结构,着力满足日益多样和个性化的需求。这两个需求的满足都需要加强结构化管理创新,前一个结构化管理的目的是强化导向性,后一个结构化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满足需求的有效性。
04 立足于强化文艺创优,改善和创新广播电视文艺管理
优秀作品是检验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主要标准,没有足够多的优秀作品,广播电视文艺就承担不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也满足不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求。这就要求广播电视文艺既要讲政治方向、讲舆论导向、讲价值导向,也要讲质量、讲审美、讲精品。
检验文艺作品是否优秀,主要有两方面的指标,既要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既要坚持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又要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既不能忽视和否定这些指标,又不能把这些指标绝对化,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加强和创新管理要促进两方面协同平衡
一方面,推动新时代广播电视文艺在创优创新中勇立潮头,记录、书写、讴歌新时代,“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引导其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奏响时代最强音,把改革开放40 周年、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的“奋斗史诗”和世界大变局中的中国故事讲述好、书写好、解读好,用中国故事增强社会大众的“四个自信”;另一方面,要大力提高作品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文艺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引导人的巨大作用。
促进优秀作品生产是管理创新的战略目标
要把推出大批优秀作品作为文艺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以正向激励、示范引领,促进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广播电视文艺作品。加强对内容市场的宏观调控,鼓励创作播出更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
协同聚合资源,深化实施精品工程
实施精品工程是政府发展和管理广播电视文艺的重要抓手,对于引领大众文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深化实施精品工程,就要把广播电视文艺纳入大宣传工作布局,加强各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及政策的协同,优化守正创新机制,催生更多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力作。加强策划和资助力度,统筹人才、资金、平台、评论资源,广泛开展主题原创广播剧、电视剧、综艺、纪录片和短音视频等视听文艺节目征集推选和展播活动,实施新时代广播电视文艺精品创作传播工程,带动投资、创作生产、平台传播、用户消费等各相关环节协同开展“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行动,聚合众多精品引擎,增进内涵深度,提升人文温度,强化时代感光度,增强体验满足度,实现新时代广播电视文艺高质量发展。
05 坚持问题导向和精准治理,改善和创新广播电视文艺管理
新时代广播电视文艺管理必须接地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精准治理。
毋庸讳言,广播电视文艺制作商业化和消费主义倾向仍然存在。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资本与流量在内容创作中的话语权过高,出现了过度商业化现象,拼凑、猎奇、炫富、低俗、架空历史、架空生活的过度娱乐化倾向相当严重。经过管理部门的强力矫正,这类现象有所好转,但并未成为各创作播出机构的自觉行为,一些新的问题层出不穷。
在网络视听领域,有些网络剧宣传封建迷信、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部分画面血腥暴力;有的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相抵触,甚至亵渎、篡改已形成共识和定论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的玄幻、仙侠、架空演绎的古装剧为增加娱乐性、吸引眼球而胡编乱造;有些作品依赖明星效应带动流量与收视,陷入泛娱乐主义甚至唯娱乐主义;有些创作题材狭窄、模式雷同、套路陈旧,内容创新乏力;有的打着现实题材旗号,实际上远离生活,成为悬浮剧,严肃的现实主义题材缺失,真正能切入时代痛点或反映时代变迁的剧集不多;有些作品“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抱着“既不触碰负能量底线,也不攀登正能量高峰”的消极创作态度,有意搞“标题党”、打擦边球、恶搞经典,这些已成为顽疾,管理稍有松懈,就会冒头。
上述问题在网络视听文艺中更为突出,拉低了大众文艺的品位,也传播了许多不正确的价值观,特别是对青少年用户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产生严重不良影响。要分析这些问题的实质,把握其复杂性、潜在性、反复性,出台精准管理措施,予以根本治理。这其中,关键是强化并落实创作和经营主体的责任,不断增强其自我管理、遵规守法的自觉性,面对不断变化、防不胜防的问题,相对于外在的治标性禁令,这是管根本的治本办法,是管理创新的关键领域。
可以肯定,今后诸如此类的问题仍会以不同形式存在。新时代广播电视文艺管理要及时发现和分析趋势苗头,针对这些问题及变化态势,开展预警研究,及时备好治理工具箱,优化干预机制和治理措施,及时、精准出击,治节目于“未病”之时。在制作前端提供政策引导目录,在播出平台提出节目指导意见,在消费终端加大优秀作品推广评介力度、提升消费素养,强化各类媒体的主体责任,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作用。与此同时,加大正面鼓励引导,形成多方合力、精准发力的综合治理格局,为新时代广播电视文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中国广播》杂志)
【原文发布地址】:http://www.cnr.cn/ent/zx/20190708/t20190708_5246836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