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全面实施,让“垃圾分类”成为全民热议的现象级话题。根据住建部等9部门设定的“垃圾分类日程表”,到2020年底,全国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据测算,全国普及垃圾分类孕育的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
回收旧手机制作奥运奖牌、口香糖捏成人偶、厨余垃圾变染料……放眼全球,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意灵感,让很多废弃的垃圾材料以全新样貌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面对垃圾分类背后潜力巨大的产业前景,文化创意产业如何通过创意再造“变废为宝”,开拓出一片“新蓝海”?
市场规模近2000亿元
垃圾分类催生产业新风口
据住建部统计,2018年,我国600多座大中城市,有三分之二已陷入垃圾包围之中,四分之一的城市已没有堆放垃圾的合适场所。要解“围城之困”,垃圾分类已然刻不容缓。
今年6月6日,住建部等9部门联合发文,为中国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按下了“快进键”。根据这份“垃圾分类日程表”:到2020年底,全国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一场以垃圾分类引领的“绿色革命”,正在呼啸而来,由此拉动的环卫装备制造、环卫服务、垃圾收运及回收处理等上中下游产业链,俨然成为新的产业风口。东方证券研究所以上海模式为依据测算,全国分类垃圾市场规模将超过1960亿元。
垃圾分类随身包走红淘宝、垃圾分类玩具进军早教领域、智能拍照识别垃圾分类的APP研发竞相上马……随着垃圾分类在全国加速推进,由此催生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正在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
上游分类,中游收集、处置,下游回收处理、再利用――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在垃圾分类的源头和中间环节理顺后,完成分类的生活垃圾将涌向末端,必然对末端处理能力提出挑战。当围绕“垃圾怎么分类”的全民热议告一段落后,“垃圾分类”的产业链末端,正是创意赋能、变废为宝的发力之处。
创意与垃圾牵手
让“无用之物”重获新生
环保主义者常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财富”。
放眼国内外,很多被人们扔进垃圾箱的物品,经过艺术家和设计师们的奇思妙想和巧手匠心,变成了陈列于美术殿堂的艺术作品,或是广受追捧的创意产品。
在国外,以垃圾和废弃物品为创作元素的艺术家不胜枚举:爱德华・马丁的金属昆虫、詹森・迈尔西埃的生活垃圾肖像、|田彩香的旧货动物、马克・兰甘的瓦楞纸浮雕、恩诺・德克朗的立体蛋托肖像画、贾斯汀・吉尼亚克的纽约垃圾纪念品……这些以垃圾为创作材料的艺术家,让人们意识到看似“无用之物”也有意想不到的可塑性。
2015年以来,世界知名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和海洋环保组织合作,用海洋塑料垃圾制作环保运动鞋,该系列鞋款累计销量已达数百万双。这双环保概念运动鞋的鞋面材料,由回收而来的海洋废弃物以及从非法偷猎船上收缴的渔网加工而成,鞋带、鞋垫、鞋跟、鞋舌等部分,则是回收的废弃塑料加工制成。每生产一双鞋,可以阻止约11个塑料瓶进入海洋。
在中国,也有很多人在努力探索“垃圾变艺术”的无限可能。哈尔滨的六旬老人赵代丽,把生活垃圾作为绘画艺术的表现载体,在她的巧手之下,鸡蛋壳可以变成展现“三顾茅庐”故事的立体小人书,嚼过的泡泡糖可以捏成《红楼梦》中婀娜多姿的“红楼十二钗”。
香港有一个以“厨余垃圾”为创作素材的“染乐工坊Dyelicious”工作室。在这家“剩菜染坊”里,从垃圾桶里回收的各种食物垃圾,经过处理之后变成了色彩缤纷的染料,染出的衣服、丝巾、箱包令人眼前一亮。
变废为宝
大桥退役钢材造就“情怀文创”
近年来,在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环保创意”领域,南京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群体也偶有尝试。今年5月,在2019南京创意设计周的“南京礼物”文创大赛上,一件用废弃建材设计制作的“路路通”摆件,就让人们眼前一亮。
“路路通”摆件是以南京长江大桥为原型,采用亚克力、镁合金及钢材制作而成。作品匠心独具之处,在于材料的选择。设计师选用了南京长江大桥维修期间光荣“退役”的钢材,将其回炉制成刻有“南京长江大桥”字样的铭牌,封存在晶莹剔透的“路路通”摆件中长久保存。
“路路通”摆件的设计师邸子恒,多年前就有了设计南京长江大桥系列文创产品的想法。在他心目中,大桥不仅是南京的重要交通要道,更是南京的象征,“每每从外地坐火车回家,看见大桥就知道要到家了。”
2016年底,南京长江大桥正式进入封闭修整期,邸子恒也开始思考:大桥陪伴、见证了南京的发展,废弃的材料如果被丢弃就太可惜了,能不能将它们重新利用?
“很多人以为做文创最难的部分是想创意,其实最难的是执行。”之后的两年,邸子恒和伙伴们跑了无数次大桥工地,终于在维修接近尾声时,寻找到部分被拆卸下的钢材,让它们在回炉再造后重放光彩。
从垃圾变财富
创意是核心驱动力
艺术家和设计师用自己的创意再造实现“变废为宝”,这些匠心独具的“垃圾艺术品”,寄托着对绿色环保生活的美好期盼,也为开拓垃圾分类背后的文创“新蓝海”指明了方向。
垃圾分类在全国范围的迅速推进,对于希望从中“掘金”的文创从业者来说可谓正逢其时。基于垃圾创作的艺术作品、创意产品,无论最终呈现何种形态,归根结底都是以垃圾的系统分类为起点。有了前期的系统分类、收集和处置,为后期的循环利用、创意再造解决了材料来源问题。
“从垃圾到财富的价值转换,创意的力量是核心驱动力之一。”南京创意设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创意+环保”既可以推动废弃材料、物品的回收再利用,通过创意产品的形式向大众传递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同时也能为环保产业贡献经济价值,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该负责人认为,未来几年,完成分类后的生活垃圾如何进行末端处理,将成为整个产业链中最受关注的环节之一。文创从业者要开拓这片“新蓝海”,除了在创意层面精准发力,还要注重与新技术、新业态的对接融合,以“文化+科技”为手段,在材料回收、循环利用、产品研发等方面探索创新。
在这场垃圾分类的“环保革命”中,发掘文创产业的“新蓝海”,不仅仅是为了贡献“绿色GDP”,更重要的是让人们看到城市更美好的未来。
延伸阅读
来自日本的垃圾分类“创意课”――
“电子垃圾”华丽变身奥运奖牌
在不久前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东京奥组委用“电子垃圾”制作的奥运奖牌,给全世界上了一堂垃圾分类的“创意课”。
2017年4月,日本启动了一项名为“都市矿山”的收集计划,呼吁国民捐出不用的旧手机和家电,从中提取金、银、铜等贵重金属,用来制作东京奥运会奖牌。据东京奥组委测算,平均一部智能手机含有0.05克金、0.26克银、12.6克铜,而一部笔记本电脑的含金量则是手机的10倍。如果人们把扔掉的旧手机、旧电脑堆成一座小山,那这座“垃圾山”里贵金属的含量,比世界上产量最高的矿山还要高。
两年来,日本民众翻出了压箱底的旧手机等电子产品,前往大街小巷约1万处回收点捐赠,法国驻日本大使还专程送来了从巴黎街头收集的311部旧手机。最终,“都市矿山”共收集了近8万吨小家电和621万部旧手机,从中提炼出32公斤纯金、3500公斤纯银和2200公斤纯铜,所有奖牌都是用回收提炼的金属制作。其中,金牌和银牌的重量还创下历届夏季奥运会奖牌重量之最。
新鲜出炉的东京奥运会奖牌造型酷似鹅卵石,外观上采用了漩涡状的设计。奖牌设计者川西纯市表示,漩涡设计可以吸收各个方向的光芒并反射出来,这些光芒象征着每一位运动员的胜利,都是由周围许多人的支持才取得的。
用废旧手机等小型电子设备中提炼出的金属来制作奖牌,是奥运史上的首次尝试,东京奥组委这个创意又环保的“金点子”,不仅节省了大量办赛开支,也让环保理念通过奥运舞台更加深入人心。
【原文发布地址】:http://www.cnr.cn/ent/zx/20190802/t20190802_5247160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