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全文大约需要7分钟 


江南灵秀出莺唱,啼笑喜怒成隽永。在2006年越剧百年诞辰之际,绍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越剧艺术节。时隔12年,绍兴迎来了第四届中国越剧艺术节。

10月13日,作为本届中国越剧艺术节主题活动之一的越剧高端对话成功举行。

在现场,不仅有专业人士就越剧理论、剧目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研讨,也有来自圈外人士的真知灼见。


作者 | 骆蔓

来源 | 中国文化报


—–
—–


新时代越剧的未来走向

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  季国平


越剧有着鲜明的、有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和优势,和其他剧种相比,具有较强的戏迷基础和市场价值。具体讲,我认为以下三点最重要。

首先,是女子越剧。尽管越剧最早由男演员起家,现在仍然有男女同台,但女子越剧是主流。这种女班的形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艺术风格,并为观众接受和喜爱。目前,我们进一步把女子越剧的魅力加以发挥,比较切实可行。

其次,是成长特点。在我国,传统艺术形成于民间,成熟繁荣于城市,是一般的发展规律,越剧也不例外。越剧的成长过程就是传统戏曲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地方戏曲都市化的成果。

其三,是剧目特点。才子佳人、家庭伦理、儿女情长、靓丽唯美是越剧剧目的显著特点,其以唱腔委婉、表演细腻、风格缠绵取胜。百年来,越剧产生了一批优秀剧目,其中《祥林嫂》《梁祝》《红楼梦》《西厢记》《五女拜寿》等最具影响力,流派纷呈、名家辈出。

越剧的特点和优势不仅是其他剧种无可取代的,而且为广大观众所喜爱。越剧艺术能得到进一步创新发展,其在未来再创辉煌就会成为可能。

首先,应继续走好都市越剧和乡土越剧两条路。乡土戏曲与都市戏曲不只是地理概念,更有着传统和现代的人文内涵。

其次,繁荣的关键是多出好剧目。通过剧目创作,带动人才培养,推动越剧繁荣。剧目的时代性是一个重要话题,要重视越剧现代戏的创作,这对于越剧发展和吸引青年观众,具有特殊意义。

第三,越剧要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在国际戏剧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限。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中国戏剧人不懈努力。


构建层级化的越剧艺术团体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  王馗


本届中国越剧艺术节遴选和邀请了24台优秀剧目进行展演,其中有9部现代戏,15部古装戏,尊重了越剧多年来形成的艺术发展格局。现实题材创作是当前戏曲界高度重视的艺术方向,对于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现代拓展极具建设意义,但现实题材创作对于很多剧种极具挑战。因此,寻找到剧种适合于时代和人民的发展道路,是检测剧种建设是否良性、剧团发展是否理性、戏曲艺术家的创造是否可以持续拓展的重要前提。

据全国戏曲剧种普查数据分析,越剧在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北京、天津、安徽、重庆、江西、广东、贵州11个省区拥有184个艺术团体,其中国办院团26个,转企改制院团7个,民营团队94个,民间班社57个。从数据而言,越剧的发展更应该采取有效的分类指导,实现剧种良性发展。

越剧民营团队是最贴近普通观众审美诉求的团队,是越剧能演什么、演好什么的重要参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越剧流播区中,以上海越剧院、浙江越剧团、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杭州越剧院、绍兴柯桥区小百花越剧艺术中心、福建芳华越剧团等为代表的专业团队都有过重要的艺术成就,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国越剧剧目创作的高度。

层级化的越剧艺术团体实际是越剧有序发展的基础,当前剧种发展政策需要立足于越剧表演院团各不相同的剧种诉求和创作趋向,按照符合剧团类型需求来评估、制定相关扶持保护策略,夯实剧种文化生态。


越剧艺术如何更好地融入生活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艺术委员会主任  李莉


回顾百年历史,可以这样说,在我国所有地方戏剧种中,越剧汲取都市文化的养料最多,这是它一度成为“中国第二戏曲剧种”,而且至今仍保持着优势地位的根本原因。

越剧艺术离不开生活的熏陶、生活的滋养、生活的检验,因此,越剧艺术也必须融入生活、反哺生活,才会永不枯竭、历久弥新。

越剧大多是以古装戏或历史剧见长,其表现形式距离我们的现代生活很遥远。于是,“越剧艺术融入生活”也常常成为我们既敬畏又隔膜的话题。

越剧现代戏创作太难,原因首先是越剧观众的审美定势,喜欢看古装戏,尤其喜欢看以小生为主角的古装戏;其次是越剧唱腔的阴柔之美是越剧的重要特质之一,若要表现现代生活中的男生形象,有着天然的缺陷;第三是编剧人才匮乏(这里不单纯指越剧编剧)。正因为有上述的难点和考量,在我担任上海越剧院院长的八年间,一直想创排现代戏,却一直难以决断,最后只创排了《燃灯者》。

总之,如何将越剧艺术融入生活?如何在古装戏中融入现代意识?如何将戏曲的传统程式融入到现代戏中,给演员提供展示表演艺术的灵动空间,满足观众对传统戏曲现代化的审美心理?这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时代给艺术工作者出的一道考题,更是当今越剧从业者需要深入考量的问题。

推动现实题材的戏曲创作不仅是宣传倡导,更是大势所趋,因为它关乎戏曲艺术的生命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对当代生活的作用力。


越剧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再放异彩

东方IC公司原首席执行官、腾讯大浙网原总裁  傅剑锋


好的东西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因此,我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越剧依然有大放异彩的机会,这与其一路走来的发展特性有关。

如果从越剧最早的源头算起,至今经历了近200年时间,经历了“落地唱书”“小歌班”“绍兴文戏”“女子越剧”等发展变迁,应该说,每一次变迁都是以市场为导向创新驱动的结果。

越剧崛起的颠覆式创新还体现在打破陈规,从边缘到中心。如当年,袁雪芬、傅全香就通过电台直播,姚水娟还出演上海时尚剧,这些传播思路与现代我们通过互联网宣传的内核是一致的。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戏曲传播研究中心曾经做过调研,发现越剧网站数量为戏曲类第一,超过京剧。越剧戏迷网全国30余个爱越小站覆盖了20个省份,近万名活跃会员,在今年戏迷大会上,其中的1000多名戏迷从全国各地来到了嵊州作线下戏迷交流、112名戏迷达人通过戏迷网选拔参与演出。

现在,抖音短视频平台、喜马拉雅音频平台,甚至“00后”聚集的一些二次元网站里,都可以找到不少点击量很高的越剧视频,这说明网络“原住民”中也有不少越剧粉丝,这是越剧在互联网时代再放异彩很重要的一个基础。

那么,如何让越剧这门古老艺术在互联网时代发光发彩呢?我想,最重要的是要用互联网产品重塑越剧的创作与传播。

从内容上来说,是选题的时尚化,昆剧做了一个青春版的《牡丹亭》,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年轻粉丝,我想这是未来可以借鉴的一个思路;此外,还可以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实现“创作在线化”,让广大网民参与到内容创作中来,丰富题材的同时,还可以带来广泛的关注。而在传播上,则可以充分利用视频、社交、算法等载体与技术,通过传播矩阵,让越剧在互联网的传播变得好玩、有趣。


嵊州要创立越剧的新天地

浙江省嵊州市文广新局局长  陈君


嵊州是越剧发源地,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我们义不容辞要推动越剧的传承发展,要创立越剧新天地。两年多来,我这个越剧的“外行人”着手策划和推动了五件事。

第一件事,让初见越剧者喜欢越剧。策划越剧艺校自主排演了一台《魅力越剧》,演唱的是越剧的名剧名段,呈现的是现代声光电效果,大气唯美。

第二件事,是让越剧明星有人追捧。我们组织戏迷粉丝与越剧明星见面、互动,一个叫“流派坐镇”、一个叫“名家见面会”,场面感人。

第三件事,是让越剧戏迷们找到娘家。从2016年起,中国越剧戏迷网首创爱越小站模式,在重点省、市组建地域性越剧戏迷组织。

第四件事,是让越剧事业后继有人。嵊州有一所专门培养越剧年轻人才的越剧艺校,是中国戏曲学院越剧教学基地、教学实践基地,国家非遗传承人培养基地。嵊州还有一个特色是越剧教育从娃娃抓起,有10多所越剧教育特色学校和幼儿园,有越剧教育校本课程。

第五件事,是让从事越剧的人都有奔头。比如专业越剧团,不能停留在养活几十个人上,而要在传承发展上担起责任、树立信心;比如民营剧团,我们今年搞了一个民营剧团回乡大展演,根据水准,与政府采购挂钩。

通过这些年的工作,我们形成了清晰的工作思路。

一是落实一个好政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推动越剧事业传承发展的政策。

二是搭建一批新平台。我们前些年创立了“一团一馆一校一节一业”平台,近两年又拓展了新的“一区一镇一会一网一角”工作平台。一区是争创全国越剧文化生态保护区,把越剧发源地的整个文化生态保护好;一镇是越剧小镇;一会是全国越剧戏迷大会,每年一次,今年已是第三次;一网是中国越剧戏迷网;一角是越剧戏迷角。

三是培育一个大群体,即越剧戏迷群体。我们的戏要服务大众,要扩大越剧市场;戏来自民间,要接地气,要与戏迷在一起。

四是打造一个文化圈。浙江省政府在今年的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中提出要打造以杭州、嵊州为核心的浙江越剧文化圈。